菲菱科思: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核查意见
公告时间:2025-07-08 17:27:54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核查意见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菱科思”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持续督导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及《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的相关规定,对菲菱科思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进行了审慎核查,具体核查情况如下: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597 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意,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 13,340,000 股,
每股面值1.00 元,发行价格为人民币 72.00 元/股,于2022 年5 月 26 日起在深圳证
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交易。
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960,480,000.00 元,扣除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人民币 79,094,746.29 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881,385,253.71 元。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对公司募集资金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于 2022 年5 月23 日出具“天健验〔2022〕3-40 号”《验资报告》。公司依照规定对上述募集资金进行专户存储管理,并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开户银行签署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监管协议。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体情况
根据《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概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序 项目投资总 募集资金承 截至 2025 年 5 月 投资
号 项目名称 额 诺投资金额 31 日募集资金实 进度
际投资金额
1 海宁中高端交换机 20,038.66 20,038.66 11,775.90 58.77%
生产线建设项目
2 深圳网络设备产品 25,161.85 25,161.85 22,618.74 100%
生产线建设项目
3 智能终端通信技术 5,196.57 5,196.57 4,164.40 100%
实验室建设项目
合计 50,397.08 50,397.08 38,559.04 -
截至目前,深圳网络设备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和智能终端通信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已结项,节余募集资金已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分别于
2023 年 4 月 24 日、2024 年 12 月 27 日在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上披露的《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17)、(公告编号:2024-049)。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获得的超募资金约 37,741.45 万元。截至 2025 年 5 月
31 日,除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外,尚不存在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不存在使用超募资金用于在建项目及新项目(包括收购资产等)的情况。
三、本次使用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具体情况
(一)项目概述
为了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本次计划使用超募资金投资建设光通信传输系统设备之接入网设备项目,本项目实施主体为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该项目是在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公司自身产品结构,提高产品产能储备以应对市场和客户新需求,促进公司主营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本次新建项目不涉及关联交易,亦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光通信传输系统设备之接入网设备项目(项目具体名称最终以备案名称为准)
2、项目实施主体: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项目实施地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高新开发区建安路德的工业园 B 栋厂房
4、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为 24 个月,最终以实际开展情况为准
5、项目投资资金及来源:本项目计划投资总额 15,310.00 万元,拟使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部分超募资金 15,310.00 万元。
6、项目预期经济效益:本项目建设完成进入稳定经营期后,规模效益明显。项目达产后,按既定条件测算投资内含报酬率为 24.73%,投资回收期为 3.51 年(不含建设期),项目总体的预期经济效益良好,财务风险较低。
7、项目投资构成具体如下: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额 15,310.00 万元,具体投资构成如下:
序号 投资项目 投资金额(万元) 占项目投资总额
比例
一 工程费用 11,780.00 76.94%
1 厂房租赁费及装修费 780.00 5.09%
2 设备购置费及安装费用 11,000.00 71.85%
二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30.00 3.46%
1 产品试制费 350.00 2.29%
2 产品检测认证费 180.00 1.18%
三 铺底流动资金 3,000.00 19.60%
项目投资总额 15,310.00 100.00%
注:上表中百分比数值保留两位小数,若出现百分比数值总数与各分项数值之和尾数不符,为四舍五入原因所致。
8、本项目尚未完成投资项目备案等相关程序,公司将根据规定和要求履行相关程序。
9、本次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亦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随着全球对高速互联网接入需求的增加,以及 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光通信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数据流量呈爆发式增长,各领域对信息通信网络的依赖不断增强,夯实 5G、数据中心、算力网络、千兆光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成为共识,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成
为大势所趋。光通信行业是 5G 网络建设和数据中心搭建的基础,在下游需求扩张的推动下,其行业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近年来,AI 算法的不断迭代升级,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光通信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近年来,光通信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赛迪顾问预测,
2025 年我国光通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1,750 亿元,对应 2022 至 2025 年年均复
合增长率为 12%。未来,光通信设备行业将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5G 及未来 6G 网络的部署,光通信设备作为通信网络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光通信设备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些领域的发展将带动对光通信设备的需求,推动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2)受市场需求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加快千兆光纤网络部署,扩大覆盖范围,推进万兆无源光网络设备投入使用,固网宽带改造升级为光通信行业提供有力支撑
光通信是 AI 时代的算力基础、数字经济的重要底座,光通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发展质量、实现数字中国建设、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万兆光网是下一代光网络的升级演进方向,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光通信网络发展进入“千兆普及,万兆启航”时代,光网络将进一步朝着超大带宽、超低时延、智能化方向演进。一是千兆光网将加速普及,二是万兆光网将启动试点。《“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面部署千兆光纤网络”和加快“千兆城市”建设,并规划到 2025 年实现:
10G-PON 及以上端口数从 2020 年底的 320 万个增长至 2025 年底的 1,200 万个;
千兆宽带用户数也扩大近十倍至 6,000 万户。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5 年前 5 个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
显示,固网宽带接入用户稳步增长,千兆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 2025 年 5 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6.82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1,216 万户。其中,1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6.48 亿户,占总用户数的 95%;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
入用户达 2.23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1,635 万户,占总用户数的 32.7%,占比较上
年末提升 1.8 个百分点。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 2025 年 5 月末,
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 11.9 亿个,比上年末净增 3,012 万个,占互联网
宽带接入端口的 96.6%。截至 2025 年 5 月末,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 10GPON
端口数达 2,980 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160 万个。
2025 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到,到 2025 年底,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城市和地区,聚焦小区、工厂、园区等重点场景,开展万兆光网试点。以试点工作为牵引,推动产业链各方加快协同解决目前万兆光网落地应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带动我国万兆光网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取得突破,促进构建万兆光网成熟产业链和完备产业体系,有序引导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逐步走向部署应用。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切入光通信产品市场,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随着 5G 通信、数据中心、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光通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通过本次新建光通信传输系统设备之接入网设备项目切入光通信产品市场,依赖公司在网络通信设备行业长期积累的智能制造能力、技术开发能力沉淀以及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通信网络设备行业的战略布局,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公司在全球电子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