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化股份:柳化股份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公告时间:2025-06-30 18:11:58
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
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 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期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上证公函【2025】 0633 号)(以下简称“《问询函》”)。公司会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年审会计师”)就《问询函》关注的问题逐项进行认真核查,现就相关事项回复如下:
问题 1.关于公司经营状况
年报显示,公司主营双氧水生产和销售业务,近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40 亿元、1.42 亿元、1.65
亿元,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0.28 亿元、0.28 亿元、0.34 亿元。公司连续多年营业收入徘徊在 1
亿元左右。
请公司:(1)结合公司业务开展情况、核心竞争力、行业发展变化情况、同行业企业经营情况等因素,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并充分揭示风险;
公司回复:
1、公司业务情况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双氧水的生产和销售,27.5%双氧水年设计产能 16 万吨,2024 年度累计产量
16.92 万吨;50%双氧水年设计产能 2 万吨,2024 年度累计产量 1.89 万吨。公司在 2019 年司法重整
结束之后,资产运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只能依托鹿寨分公司仅有的一条 27.5%双氧水生产线进行
生产,产能规模仅为 10 万吨/年,2022 年 12 月,公司启动了对鹿寨分公司原有年产 10 万吨 27.5%双
氧水生产装置扩产 6 万吨技术升级改造,2023 年 12 月项目改造完成并投入试生产。近年来,公司加
强安全生产管理,通过技术升级和新扩能改造等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经营已多年保持盈利,当前产能利用率、成本、客户构成、产销平衡情况等均较为稳定。主要产品 27.5%双氧水 2022-2024
年产量分别为 12.27 万吨、12.58 万吨、16.92 万吨,同比分别增加 20.30%、2.57%、34.50%,产能利
用率均超过 100%,远超行业 60%左右的平均开工率。近几年公司产销均能达到平衡主要得益于公司长期客户的积累,公司目前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造纸和新能源行业,2024 年度,造纸行业销售占比为41.47%、新能源行业销售占比为 34.41%、其他行业(含批发客户)销售占比为 24.12%。
公司除从事双氧水的生产和销售,还开展双氧水贸易业务。公司司法重整前 27.5%双氧水年产能
30 万吨、50%双氧水年产能 6 万吨,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双氧水生产厂家,公司在 2019 年司法重整结束
之后,产能急剧萎缩面临长期固定客户的流失,尤其是 50%双氧水产品从 2021 年到 2023 年这段时间
不能自产。从保障客户需求和维护客户关系的层面出发,即便在现有产能下,生产过程中仍可能面临诸如停车检修、临时性系统故障等特殊状况,导致自产产品无法满足客户订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补充产能不足、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并避免客户流失,公司会从外部采购部分双氧水成品,尤其是 50%双氧水不再能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外采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公司认为开展贸易业务的举措是保障公司业务稳定发展、提高公司营业收入、维护市场份额的必要手段。
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贸易业务收入累计金额为 4,094.64 万元,毛利 47.74 万元,绝大部分为
浓品双氧水(50%双氧水)的贸易。(详见下表)
2022 年-2024 年贸易业务明细表 (金额单位:万元)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合计
% % %
营业收入 1,338.07 9.53 1,908.32 13.45 848.25 5.14 4,094.64
营业成本 1,332.23 11.49 1,878.27 16.41 836.40 6.45 4,046.90
毛利率 0.44% 1.57% 1.40%
2、公司核心竞争力及优势
公司双氧水生产工艺采用了业内先进的全酸性固定床工艺,从本质上保证生产安全。相较传统工艺,全酸性固定床生产工艺,取消了工作液主循环流程中碱洗工序,设置独立的工作液处理系统,消除了过氧化氢溶液与碱性物质接触发生分解爆炸的可能性;而通过在工作液中添加专用极性溶剂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降低消耗,目前公司原料消耗成本在行业内属较低水平。由于双氧水属于危化品并且是液体产品,长距离运输的风险也导致北方的双氧水难以运往华南地区销售,华南地区双氧水企业竞争相对较小;而双氧水下游的造纸行业近几年呈现北纸南移的趋势,使得华南地区的需求持续增长,产品价格长期高于全国平均价。公司依托稳定的客户群体,可保证现有产能的有效释放。
3.双氧水行业情况及对公司的影响
2022-2024 年,国内双氧水新增产能分别为 394 万吨、480 万吨、511 万吨,增长率分别为 21.85%、
19.98%、15.44%,随着双氧水新增产能陆续投放市场,产能过剩局面不断加剧,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进入 2025 年以来,全国双氧水市场价格持续低位振荡,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60%左右,毛利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全国双氧水(27.5%双氧水)市场价格、成本及毛利情况见下图:
图片数据来源:百川盈孚
2022-2024 年度,公司连续三年保持盈利,主要原因一是公司生产经营正常,产能利用率均超
100%;二是华南区域市场价格相对较好,客户稳定;三是公司保有大额的货币资金,公司无有息负债,2022-2024 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14.87%、7.16%、8.40%,相应的财务成本负担较小。但公司产能在行业内还是规模较小,面临着竞争短板。目前双氧水行业中的主要生产企业如鲁西化工、怡达股份等多为循环产业链,双氧水为产业链中的副产品,非主营产品;而公司产品单一,仅双氧水一个产品,盈利能力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受市场因素影响,公司 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仅 218 万元,保持微利状态。进入二季度后,价格仍然维持低位运行并没有企稳回升的迹象,若价格持续走低或公司成本控制不利、生产异常等情况出现,将存在业绩亏损的可能。受制于自身产能小、产品单一的因素,年营业收入不足 2 亿元,且短期内依靠自身产能发挥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若公司年度业绩出现亏损,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退市新规,公司将面临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 亿元触发退市的风险。
(2)补充披露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提升上市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具体举措。
公司回复:
针对公司当前存在的风险,公司计划采取如下措施提升持续经营能力:一是要管好用好现有装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现有经营水平,加大技术改造工作力度,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二是加
快 G1、G2 电子级产品及食品级产品市场开拓及客户开发,使公司双氧水产品更趋多元化,提高产品盈利能力;三是紧跟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政策,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开展适宜资产和战略投资者的寻找工作,使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提升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问题 2:关于毛利率。年报显示,分产品来看,27.5%双氧水实现收入 1.37 亿元,毛利率为 22.42%,
同比上年增加 3.45 个百分点,50%双氧水实现收入 0.25 亿元,毛利率为 15.97%,同比上年减少 6.46
个百分点。分销售地区来看,广西区内实现收入 0.75 亿元,毛利率为 25.99%,同比上年增加 7.21
个百分点,广西区外实现收入 0.89 亿元,毛利率 17.63%,同比上年减少 2.26 个百分点。报告期,
公司产品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
请公司:(1)结合产品供需状况、原材料及终端产品价格波动情况,说明 27.5%双氧水毛利率同比
增加,而 50%双氧水毛利率同比减少的原因,并结合与可比公司产品毛利率的对比情况,说明公司毛利率水平及变动情况的合理性;
公司回复:
1、27.5%双氧水毛利率同比增长的原因
2024 年,双氧水行业产能过剩、供需不平衡,行业开工率维持在 60%左右,27.5%双氧水全国
均价同比下降 18.74%(数据来源:百川盈孚)。本期公司因产能扩大并保持超 100%的产能利用率,同时单位生产成本和单位运费均同比下降 , 27.5%双氧水仍有 22.42%销售毛利率,去年同期为18.97%,同比增加 3.45 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下:
(1)原料价格变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公司生产 27.5%双氧水主要化工原材料有氢气、蒽醌、重芳烃、氧化铝球等,本期除了氧化铝球
价格同比稍微有所上涨以外,其他化工原材料价格同比均下降。除了市场因素,公司业务部门加强 物价和项目预算审计,重点做好市场预测和供方第二方审核,在确保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同时又进一 步降低了采购成本。
2023 年-2024 年主要化工原材料采购价格比较表
名称 单位 占生产成本 采购价格 单价变动
比例(%) 2024 年 2023 年 金额 比例(%)
氢气 元/立方米 41.61 1.22 1.22 - -
重芳烃 元/吨 1.76 6,752.62 7,620.60 -867.98 -11.39
蒽醌 元/吨 5.49 40,970.17 44,005.59 -3,035.42 -6.90
磷酸三辛酯 元/吨 0.22 18,584.07 35,840.71 -17,256.64 -48.15
注:以上表格单价为不含税价
(2)原料、动力消耗变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公司努力发挥技改项目潜能,对生产系统进行填平补齐和工艺调优,公司还积极推动技改项目建
设,生产效益得到提高。其中电耗成本下降较为显著,主要原因一是本年度,公司通过技改增加一套涡轮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