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厦门钨业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
公告时间:2025-04-25 19:41:45
股票代码:600549 股票简称:厦门钨业 公告编号:临-2025-039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 2024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评估报 告暨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钨”或“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等相关要求,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制定了《2024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2024 年度行动方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 2024 年 7 月 16 日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上披露的《关于 2024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临-2024-059)。2024 年,公司以 2024年度行动方案为指引,积极开展并落实各项工作,持续提升公司经营质量,积极提高投资者回报。
2025 年 4 月 24 日,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4 年度
“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评估报告暨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在 2024 年度行动方案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制定了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具体如下:
一、聚焦做优主业,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专注于钨钼、稀土和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业务,多年来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以及不断改善的管理机制,有效激发三大业务板块的内生增长动力;通过补短板、锻长板,持续推进三大板块的产业布局,积极扩张钨钼深加工、稀土深加工和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产业链转型升级。
2024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形势,公司围绕三大主业,稳健经营,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2024 年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 351.96 亿元,同比减少 10.6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7.28 亿元,同比增长 7.88%。其中:钨钼业务方面,2024 年公司钨钼业务整体向好,主要深加工产品保持增长态势,
钨钼等有色金属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74.14 亿元,同比增长 5.78%;实现利润总额 25.25 亿元,同比增长 7.55%。稀土业务方面,2024 年公司稀土业务实现营业
收入 44.35 亿元,同比下降 19.21%;实现利润总额 2.41 亿元,同比增长 67.44%。
能源新材料业务方面,2024 年公司能源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32.97 亿元,同比下降 23.19%;实现利润总额 5.08 亿元,同比下降 9.08%。公司主要优势产品如钨粉末、细钨丝、硬质合金棒材、钼酸铵、钴酸锂等的市场份额保持前列,切削工具、磁性材料等重点产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提升。
2024 年 12 月,公司完成了 2023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共发行
169,579,326 股,募集资金总额为 35.27 亿元。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硬质合金切削工具扩产项目、1,000 亿米光伏用钨丝产线建设项目、博白县油麻坡钨钼矿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更加聚焦钨产业链核心环节,进一步提升公司原矿保障能力和下游深加工能力,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夯实公司在钨行业的龙头地位。
2025 年公司将争取利润总额比 2024 年有所增长。市场影响能力方面,争取
主要产品市场份额实现规划目标,稳步提升。产品盈利能力方面,争取钨钼业务中硬质合金与切削工具产品盈利能力保持行业先进水平,稀土业务主要深加工产品磁性材料盈利能力在行业中上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能源新材料业务钴酸锂产品盈利能力保持行业先进水平,三元材料产品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二、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公司拥有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聚焦钨钼、稀土和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依托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高端储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稀土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和较强的研发能力,解决了多项国家层面产业链供给安全的“卡脖子”问题,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
2024 年,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各级科研项目 49 项,组
织开展企业级重大重点研发项目 34 项,取得多项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其中“典型关键矿产资源高效能浮选药剂设计、开发与应用”“高性能矿用瓷球研制及其低碳磨矿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飞机关键部件高效加工用刀具国产化”等
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或行业科技荣誉。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累计获
得各级技术荣誉共 186 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 163 个,共计拥有授权专利 1973
项(其中发明专利 1016 项)。公司通过 IPD 产品经营体系的持续建设,开展流
程重组、人才培养、创新激励,理顺全价值链,强化研发任务的市场导向,构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
2025 年,公司将继续强化技术创新驱动,实现技术引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前瞻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定不移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秉持“正向研发、引领需求、创造价值、持续创新”的创新理念,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不断迭代更新产品,提升各战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各战略产品经营提质增效。做好各战略产品的技术规划,加快新产品研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贡献比例把厦钨做优。
三、发展低碳经济,持续践行 ESG 理念
公司秉持“与社会共谋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经济效益、社会价值与环境责任协同发展的体系,已连续四年自愿披露年度ESG 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展示公司可持续发展工作成果。
2024 年,公司持续优化可持续发展制度体系,修订《商业行为准则》、制定系列《水资源管理声明》《环保“三废一噪”监测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夯实可持续发展制度基础;对标《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等监管新规,引入财务重要性分析方法,持续完善涵盖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体系,细化情景模型在战略韧性建设中的应用;首次完成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核查工作,并深入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盘查,为科学制定减排路径提供数据支撑。2024 年,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获得国内外各类机构的一致认可: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 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案例”;获评新财富“ESG 最佳信披奖”;在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中实现分数跃升,领先同行业 79%的受评企业;
位列中证 ESG 指数、华证 ESG 指数等国内权威 ESG 评级机构同行业前 1%。
2025 年,公司将继续以 ESG 为抓手力促公司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理念全面融入公司战略和日常运营,自上而下推进 ESG 相关制度的落地执行,并持续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聚焦公司“双碳”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关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强化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落实;切实加强员工关怀,扎实推进矿地和谐,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负责任供应链执行落地,践行社会责任。
四、重视投资者回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成为负责任的公众公司,实行持续、稳定的分红政策,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依托平稳的经营情况、稳定的现金分红以及对长期投资者的持续回报,公司坚持稳健融资与可持续发展,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
2024 年 6 月 7 日,公司完成 2023 年度权益分派,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
现金股利 4.00 元(含税),共分配 567,239,440.00 元(含税),占公司 2023
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35.41%。近 5 年,公司共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 178,587.31 万元。同时,基于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及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健发展的信心,公司间接控股股东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于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6 月期间对公司股份进行了增持。本次增持计划累计
增持公司股份 2,942,000 股,累计增持金额 5,037.35 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2025 年 4 月 24 日,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24 年度利
润分配方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4.20 元(含税),共计分配股利 666,786,046.92 元,占公司 2024 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38.59%。该方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2025 年,公司将继续优先采用现金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年按当年实现的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百分之三十发放现金红利(如存在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的,以弥补后的金额为基数);同时,为坚定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在公司持续盈利且满足实际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公司拟于 2025 年半年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中期现金分红。公司将在保证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坚持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同时兼顾公司的长远利益,全体股东的整体利益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在相关领域继续加大项目投资,为股东带来长期的投资回报。
五、坚持规范运作,建立高效公司治理体系
公司始终坚持规范运作,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形成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三会一层”治理结构;其中,董事会下设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与薪酬考核委员会等三个委员会,从机制上保障董事会的科学高效运行。
2024 年,公司共召开了董事会会议 12 次,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会议 7
次、审计委员会会议 12 次、提名与薪酬考核委员会会议 5 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 8 次、监事会会议 9 次。在内控制度体系优化建设方面重点针对战略风险、公司治理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人资风险、公共事务风险、数据风险、信披风险、法务与合规风险、廉洁风险等重点风险防控工作全面部署,合计新增及修订制度文件 45 份。期间公司入选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 年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与“2024 年度上市公司董办最佳实践案例”。
2025 年,公司将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落实监事会改革任务要求,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将为独立董事履职提供所需的一切条件,为独立董事了解公司情况提供所需的一切资料,为独立董事专门会议提供所需的场所和资料,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在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六、加强投资者沟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在市值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与开展投资者管理工作,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以及投资者交流渠道的有效畅通,维护投资者权益。
2024 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2023 至 2024 年度信息披露工作
评价中再次获评最高等级 A 级,至此已连续六年保持 A 级评价。公司在 2024 年
进一步加大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