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致酒行: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相关意见公告
公告时间:2025-04-17 20:42:45
证券代码:300755 证券简称:华致酒行 公告编号:2025-009
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相关意见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股东合法权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结合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公司对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现将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营管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论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
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序号 公司名称 序号 公司名称
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
1 30 四川省腾达四方商贸有限公司
公司
2 西藏华致物流有限公司 31 西藏华骏供应链有限公司
3 湖南金致酒业有限公司 32 黑龙江淳厚商贸有限公司
4 醴陵明致商贸有限公司 33 重庆坤世好洲商贸有限公司
华致葡萄酒与烈酒(香港)有 沈阳盛樽源通商贸有限公司
5 限公司 34
6 北京京都酩悦贸易有限公司 35 内蒙古香佳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华致体育发展有限公
7 36 济南真捷成信商贸有限公司
司
8 迪庆浩通商贸有限公司 37 石家庄樽卓商贸有限公司
9 江苏中糖德和经贸有限公司 38 江西久创商贸有限公司
10 西藏中糖德和经贸有限公司 39 深圳市鑫品佳商贸有限公司
江苏威华达经贸实业有限公
11 40 上海虬腾商贸有限公司
司
12 上海后浪商贸有限公司 41 荷花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13 广州鑫都商贸有限公司 42 西藏华舟销售有限公司
14 广西鑫都酩悦酒类有限公司 43 华致酒行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宁波华致百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
15 杭州品酩轩商贸有限公司 44
司
16 福州荟金液商贸有限公司 45 西藏赖高淮酒业有限公司
17 安徽璞卡斯贸易有限公司 46 海南华致酒行酒类贸易有限公司
18 安徽致中永盛贸易有限公司 47 湖南华致数字营销服务有限公司
19 西藏威华达经贸有限公司 48 江苏致众酒业销售有限公司
20 湖南华致物流有限公司 49 湖南酒频道营销管理有限公司
21 华致精品酒水商贸有限公司 50 湖南藏韵酒业有限公司
北京华致陈香电子商务有限
22 51 广东酒频道营销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
23 郑州悦享商贸有限公司 52 郴州酒频道营销管理有限公司
24 西安聚樽源酒业有限公司 53 湘潭酒频道营销管理有限公司
25 新疆旭玥商贸有限公司 54 浙江酒频道营销管理有限公司
西藏酒创优品酒类供应链管理有
26 石家庄共景商贸有限公司 55
限公司
湖南省酒创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
27 山西久鸿商贸有限公司 56
司
28 湖北东诚恒源商贸有限公司 57 湖南仁致药业有限公司
29 湖北致伟商贸有限公司
以上纳入评价范围的公司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100%,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100%。
1.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
(1)对本公司各内部机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2)对本公司各内部机构、控股子公司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公司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经济资料,以及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告、业绩快报、自愿披露的预测性财务信息等;
(3)对重要经济合同的执行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
(4)协助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确定反舞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并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5)对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开展专项调查;
(6)协助监事会检查相关事项,为监事会提供所需资料;
(7)配合公司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完成相关审计工作;
(8)至少每季度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一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内部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9)每季度至少对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检查一次。在检查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时,应当重点关注大额非经营性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否存在薄弱环节等。发现异常的,应当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汇报;
(10)对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负责人进行任期或定期经济责任审计;
(11)内审部门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前两个月内向审计委员会提交次一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并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两个月内向审计委员会提交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12)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公司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2.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工作事项
(1)会计报表检查:审核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报表和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了解和评价各公司的财务状况;
(2)价格检查:对业务部门的采购合同进行内部审计,主要关注采购价格的横向、纵向及询价对比,并对采购程序合理性进行监督;
(3)内控制度检查:根据国家法规和公司各项制度审核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合理、运作是否有效,并提出完善内控制度的建议;
(4)特殊目的检查:根据公司管理或其他特定要求进行特定目的内控审计,包括离任(岗)审计、对外担保、重大投资、关联交易及其他重要经营活动的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内控审计;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原则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
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重大缺陷: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达到营业收入的5‰及以上。
重要缺陷: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达到营业收入的2‰(含)至5‰之间。
一般缺陷: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达到营业收入的2‰以下。
(2)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重大缺陷: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情形。
重要缺陷:未依照公认会计准则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对于期末财务报告过程的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缺陷且不能合理保证编制的财务报表达到真实、准确的目标。
一般缺陷是指除上述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2.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重大缺陷: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达到营业收入的5‰及以上。
重要缺陷: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达到营业收入的2‰(含)至5‰之间。
一般缺陷: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达到营业收入的2‰以下。
(2)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重大缺陷: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程序不科学、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系统性失效、核心管理人员流失严重、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特别是重大或重要缺陷不能得到整改、其他对公司影响重大的情形。
其他情形按影响程度分别确定为重要缺陷或一般缺陷。
3. 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公司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
(3)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4)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