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查股网 > 最新消息
股票行情消息查询:

南京聚隆: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公告时间:2025-04-29 19:34:12

证券代码:300644 证券简称:南京聚隆
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2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投资者关系活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动类别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王雪峰 中信建投;
俞倩芸 中信建投;
周海勇 中信建投;
谢顺利 中信建投;
杨文韬 华泰证券;
刘海荣 国联民生证券;
曾佳晨 国联民生证券;
刘 洋 云杉资本;
施 杨 云杉资本;
陆 泽 云杉资本;
参与单位名称 马 雯 中信证券;
及人员姓名 李国宇 广发证券;
吕桂龙 广发证券;
王 骞 长江证券;
盛 凯 长江证券;
蒋瑞光 长江证券;
沈 熙 长江证券;
陈 翔 国融证券;
胡 霞 东兴证券;
王 圆 浙商证券;
叶志成 中银资管;
陈彦宁 绅徽投资
时间 2025 年 4 月 29 日(周二)
地点 南京江北新区聚龙路 8 号

董事长 总裁 刘曙阳先生;
副总裁 营销中心总监 王岩先生;
副总裁 董事会秘书 范悦谦先生;
上市公司接待 财务总监 许亚云女士;
人员姓名 技术中心总监 郁挺先生;
战略拓展事业部总监 赵泳先生;
聚隆复材技术部部长 邓富强先生;
证券事务代表 虞燕女士
1.公司 2024 年年度及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介绍?
答:2024 年度,尽管公司面临可转债利息摊销及股权激励
股份支付费用摊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依然取得了显著成
绩:实现营业收入 23.8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0.53%;实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433.9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
长 16.25%。若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净利润达 9,987.63 万元,
较上年同期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增长 44.85%。公司营
业收入首次突破 20 余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投资者关系活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营
动主要内容介 业收入 5.9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2.48%;归属于上市公司
绍 股东的净利润为 3,052.77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3.56%;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2,897.81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6.35%。
2.2024 年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有哪些成果?
答:2024 年,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成果显著。汽车及新能
源汽车领域销售额达 17.82 亿元,同比增长 31.24%,公司已进
入比亚迪、赛力斯、理想等新能源车企供应链,以及上汽大众、
一汽大众等合资车企供应链,还包括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等
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供应链,产品广泛应用于内外饰、结构件及
三电系统。通讯及电子电气领域销售额增长 36.17%,达 2.29
亿元,高性能阻燃材料等产品应用不断拓展。环保建筑工程领域销售额增长 30.45%,达 1.57 亿元,塑木型材产品通过多项国际认证,出口至 40 多个国家。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领域销售额增长 263.80%,达 0.30 亿元,碳纤维复材结构件及零部件制造与整机装配业务快速发展。海外市场方面,墨西哥工厂投产,更高效地响应海外客户需求,进一步扩充现有产能和业务,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公司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和 6G通信领域研发,拓展新业务,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3.请分析一下公司上市以来的营收和盈利情况,及各季度的收入变化趋势?
答:公司 2024 年收入 23.87 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 8,433.97 万元。公司于 2018 年上市,当年收入10.1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2.56万元。从2018年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5.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约为 24.16%。公司业务与下游终端产品的淡旺季特征趋同,通常第四季度为销售旺季。
4.2024 年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的情况如何?主要投入方向是什么?
答:2024 年,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达到 9,563.56 万元,
同比增长 33.30%。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对研发团队的支持与资源投入。主要投入方向包括高性能改性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碳纤维复材应用、生物基塑木型材等核心产品的技术升级与优化,以及人形机器人、6G 通信等前沿技术的探索。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致力于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为市场带来更多创新、高效的产品解决方案。
5.请问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方向有什么计划?
答: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成立机器人用材料项目团
队,专注于开发适合机器人领域需求的高分子材料,目前正积极与多家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并开展合作洽谈。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技术突破向规模化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材料需求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在高性能材料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特别是在高性能工程塑料、碳纤维复材的应用等方面。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人形机器人材料研发方面的投入,致力于开发出更轻量化、高强度、高耐久性、性价比更高的材料。感谢您的关注!
6.公司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科研成果?
答:截至 2024 年末,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 149 项,其中
76 项为发明专利,涵盖了高性能改性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碳纤维复材结构件及零部件制造与整机装配、生物基资源循环塑木型材等多个核心技术领域。2024 年度,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1 项,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此外,公司2024 年承担的“光纤通讯关键设备密封用超低硬度 TPV 制备技术及工程化应用”项目,被列入江苏省制造强省资金 1650协同攻关项目,体现了公司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领域的研发实力。
7.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主要业务是什么?
答:公司控股子公司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自2018 年 10 月成立以来,积极布局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领域。在碳纤维复材结构件及零部件与整机装配领域,聚隆复材不仅实现了高质量的无人机整机交付,还凭借优秀的技术和工艺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口碑。2024 年度,聚隆复材营收 0.30 亿元,同比增长 263.80%,实现盈利。聚隆复材已建立一整套民用无人机结构件、零部件及整机装配生产体系,具备发动机短舱、壳体、辅助承力层、舱段盖板、透声板、复合裙等零部件及整机装配、无人机基站设备的制造能力。其整套装配交付涵盖设
计、制造、测试、安装及售后服务等环节。
8.请介绍一下公司在产品系列拓展、客户合作以及市场应用方面的主要成果和亮点。
答:公司以产品系列为基础,重点客户与重点项目并行推进,成效显著。以改性尼龙为代表的优势产品群形成“一马当先、群马奔腾”的良好局面。尼龙、合金、长玻纤、聚丙烯、弹性体等产品线均实现了可喜的增长。在新材料开拓上也初见成效,发泡材料产量达千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产品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成功加入新的产品序列。塑木产品线不断拓宽,低空经济领域的碳纤维复材结构件及零部件制造与整机装配业务发展迅速。
公司新增多家行业龙头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多家知名主机厂实现突破性进展。在电子、储能、通讯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相关产品实现持续稳定供货,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公司产品已广泛融入诸多领域:从飞驰的高铁和汽车,到精巧的电动工具;从先进的通讯设备、智能的家电,到前沿的eVTOL 飞行器、高科技精密电子材料及元器件;从可靠安全的医疗器械,到环保的地板、高效的充电储能设备……凭借紧跟市场发展需求以及持续的高强度创新,公司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广泛应用,赢得市场高度认可,充分彰显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9.请介绍一下公司在航空航天及通讯行业领域的战略布局、技术创新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答:公司成立战略拓展事业部,专注于航空航天及通讯行业的前瞻性需求,致力于开发适应未来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创新材料和新型器件。目前,公司成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研发并批量供应轻量化、低成本、高效率、精密尺寸的新材料
和新工艺元器件,以满足航空航天及通讯领域的高端需求。
公司专注于新一代塑料金属化电讯器件的研发,开发了以PEEK、PPS 等高性能树脂为基体的功能化材料,具备吸波、透波、低介电、低翘曲、高尺寸稳定性及可金属化等特性,并实现批量精密制件生产,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和航空航天领域。激光加工作为核心工序,满足了客户对精密尺寸图形的要求,解决了尺寸高精度的问题。此外,PEEK 材料的精密注塑+金属化工艺已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未来,公司将构建精密电子材料及零部件新主线,持续深化研发,为航空航天及通讯行业提供更丰富的材料解决方案。
10.公司的发展战略?
答:在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
2024 年 6 月 24 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创
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第一颗 6G 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科技实力的显著提升,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公司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性能功能化高分子新材料及其复合材料为核心,推动多领域应用,助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公司秉承“创新材料世界,共享美好未

南京聚隆300644相关个股

天天查股:股票行情消息 实时DDX在线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十大股东 最新消息 超赢数据 大小非解禁 停牌复牌 股票分红查询 股票评级报告
广告客服:315126368   843010021
天天查股网免费查股,本站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沪ICP备15043930号-29